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媒体聚焦

药酒进补分节气   时令养生最相宜

古人季节养生与时令药酒(三)

转载自《城市快报》2012年12月24日 第十刊 杏林古韵   作者: 肖明舒

  杏林仆人

  盛夏大汗淋漓的酷暑之后,便到了农历的八月时节,暑热渐渐消退,在古书《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意思是,初秋时节,天气由热转凉,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为原则,到了八月,古人常饮的桂花酒,就是遵循这一规律,达到滋补调养的绝佳效果。

中秋 桂花酒】

  自古以来,八月也称桂月,到了此时,秋高气爽,桂花飘香,是一年里最适合游玩的时节之一,亦是赏月的最佳月份,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有诗云:“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说的就是桂花和赏月之间微妙的对应关系。

  在中国,桂花树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载:“月桂高五丈,下有人常斫之,树疮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说的是相传西河人吴刚学仙术时,喝了桂花酒,触犯了天条,被罚砍月中之桂。而月宫中的桂树拥有神力,砍了便愈合,只能不停地砍,因此吴刚作为月宫中的囚徒,便永远无法逃离清冷的月宫。

  传说归传说,它是古人想象的故事,在现实中,桂花树为温带树种,叶茂常绿,树龄长久,每年秋季9至10月份(即农历八月前后)开花,花朵芬芳四溢,它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南山经》是最早提及桂花树的史籍,谓“招摇之山多桂”。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渐渐成为名贵花木与上等贡品,到了唐宋时期,桂花栽培大规模盛行,唐代文人宋之问的《灵隐寺》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也正是因为他对桂花树的赞誉,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唐宋以后,桂花在庭院栽培观赏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元代倪瓒的《桂花》诗中有“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这句诗说明,诗人的窗前就是桂树,隔着窗帘向外望去,秋景一览无余。到了明代,桂花的栽培达到鼎盛,我国历史上的五大桂花产区均在此间形成,分别为湖北咸宁、苏州吴县、广西桂林、杭州满觉陇和四川新都。

  虽然带着清雅的芳香,但是桂花的外表却很朴素,“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唐朝贤相张九龄盛赞桂花清雅高洁,生机勃勃,荣而不媚。桂花之香,香在本质,哪怕花朵被摘下晒干,依然长久地散发出浓香的气息。除观赏外,桂花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并且还是秋季常见的保健食品,用芬芳四溢的桂花酿酒的习俗,在我国也是很早就有。

  最早出现桂花酒记载的史籍是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桂浆”指的就是桂花酒。到了汉代,《汉书》中说:“尊桂酒,宾八乡。”说明桂花酒是款待宾客的绝佳选择,还有郭宪《别国洞冥记》记有“桂醪”及“黄桂之酒”的制作与饮用,而同为汉代人的崔寔《四民月令》载,汉代桂花酒是人们敬神祭祖的佳品,祭里完毕,晚辈向长辈敬此酒,长辈们饮此酒后便会长寿。唐宋时期饮用桂花酒更为流行,一大批文人成为品桂花酒的“专家”,白居易用“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的诗句来赞美桂花酒;苏东坡也写过《新酿桂酒》诗:“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树”,诗句中的桂醑,其实就是桂酒,可见古人对桂花酒的珍爱和赞许。到了清代,文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记胜》,对桂花酒描述得更为详尽:“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花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而近代,人们对于桂花酒的青睐依旧不减当年,对于它的描述,最有意味的,无疑是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而当你读着这些诗句,即便你从未饮过桂花酒,都是一种沁入心脾的美妙享受。

  高品质的桂花酒是选用秋季盛开之金桂为原料,配以优质米酒陈酿而成,具有色泽金黄、芬芳馥郁、甜酸适口的特点,是上乘美酒。而桂花酒本身不仅甘美醇厚,其养生功效也是非同小可,中医认为,桂花性温味辛且温,归经入肺、大肠经,《本草纲目》记载:“桂花生津,辟臭,治疗虫牙痛。”用它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可以化痰散淤,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肠风血痢、女性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除此之外,长期食用还对养颜美容、护肤有明显帮助。

  自古中秋时节,人们都喜欢饮酒赏月,早在战国时,韩非子著《说林》就有“八月黍成,可为酎酒”的记载,到了唐朝,无论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李太白的“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皎洁的圆月挂在天际,一边饮着清香甜美的桂花酒,一面抬头望着月亮,滋补身体的同时,让心灵在大自然中得到净化和休憩,别有一番浪漫的情怀。

  本报记者 肖明舒

企业微信订阅号
企业微信服务号
淘宝官方企业店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    |    (津)-非经营性-2022-0019    备案号:津ICP备1700447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646号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大明道20号    邮编:300112    电话:022-27795500    27795105    传真:022-27795500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