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万红 国药精品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开栏语:
一个城市有它的前世今生,而老字号的文化就是这样一种承载。
在美丽又带点欧洲色彩的天津,有这么一家企业,今年她105岁,她的名字叫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每年她吸引着游客前往参观,更吸引了多家新闻媒体纷至沓来,一探究竟。
她的历史,要追溯到1913年,乐家老铺第12代传人乐达仁创建了天津达仁堂, 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历久弥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生炉子、烧热水,烧伤、烫伤的情况屡有发生,几乎家家必备“京万红”,有的家庭在厨房中还要放上一支以备急用。“京万红”三个字给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家庭留下了烙印。
京万红软膏的功能在其批准投产之初,由其批复的功能主治“能治疗水火电烫伤、疮疡肿痛、 创面溃烂”精确涵盖,但由于历史使用习惯及首位阅读印象深刻等原因,其能治疗“水火电烫伤”功能被大家牢记。它的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功能,对于治疗“疮疡肿痛、创面溃烂”,即在伤口愈合后期,也可使皮肤完美地修复而不留疤痕。也由此,京万红软膏在治疗疮疡病症的功能逐渐被淹没,人们往往只记得京万红软膏治疗烧烫伤的功效。
而实际上,京万红软膏堪称是一种广谱外用中成药, 其功能主治并不囿于擅治烧伤、烫伤、灼伤。基于京万红软膏解毒消炎、化腐生肌的多种功能,京万红软膏可广泛应用于外伤、褥疮、糖尿病足、冻疮、带状疱疹等外科病症的治疗。这些都是京万红软膏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在治疗伤员伤口久不愈合方面展现了神奇疗效后被逐一验证的。
助力震后医疗
2008年的一天,一位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的天津老人,匆匆赶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时值汶川地震发生,在27万受伤人员中,大部分是骨外伤,且当时病情极度恶化,伤口感染严重,急需中医治疗的有效方法。如果伤员得不到很好的救治而使伤口迅速愈合,就将面临不得不截肢的严峻局面。而这位老人是前来献策的。他就是已达九十高龄的全国著名中医外科专家、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疮疡研究所所长李竞教授。
李竞是唐山人,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疮疡专家。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他留在唐山唯一的儿子,被地震夺去了生命。当时他正在天津积极参与临床救治伤员等工作。他是儿子遇难一个月后才知道噩耗的,他为没有见到儿子最后一面,甚至连尸骨都没找到,至今还留有遗憾。
依据多年临床经验,李竞深知震后期面临感染、创伤不愈合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单靠西药抗生素是无法奏效的。事实上,对此中医外治疗法,在我国有一千年的历史和实践经验。李竞曾在唐山大地震中,治疗前期用京万红软膏去腐、治疗后期应用橡皮生肌膏生肌等联合用药的持续作用,效果明显。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听取了李老的报告,最终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局专家指导组。
考虑到李竞年事已高,专家组由老人的爱徒、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张朝晖,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卫东组成,他们携带着数十万元的京万红软膏等相关药品,同赴四川灾区。李竞留津连线前方随时指导临床医治和用药。但因心系灾区,李老还是于当年5月28日亲赴四川,指导伤员的伤口救治。
李燕的小腿在中上三分之一处已截肢,现在又感染了,肌肉坏死,骨头露出,散发着熏人的恶臭。她精神压力很大,疼得整宿睡不着。医生表示,可能还需要二次截肢。
张朝晖主任第一次给她换药,她面色恐惧,连连说:“我不换了,不换了! ”。当张朝晖揭开纱布时,姑娘眼里涌出泪水,强忍住喊叫。原来敷的药已干结在伤口上,揭除纱布需要换药时,就会非常疼痛难忍,所以,她才不肯换药。张主任耐心地对她解释着,然后为她涂上京万红。
“太神了!”转天,再去的时候,姑娘笑得一脸灿烂。李燕说自己晚上睡得特别好,不那么疼那么胀了,体温也降下来了……慢慢地,黑漆漆的腐肉已不多见了,新生肉芽已长出。最让李燕高兴的是,伤口愈合良好,不用截肢了。在震后医疗中,受京万红之惠的 “李燕” 有成千上万名。
传承华佗妙方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这首民间歌谣广泛流传于华佗行医时期。素有“妙手回春”之名的神医华佗,十分重视民间治疗经验,常吸取后加以提炼,以治疗一些常见病。当时黄疸病流行较广,他们用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无数病人。
华佗师徒还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伤,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苗、老醋治蛔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特别是用黄连、地榆、紫草等研为细末,和以蜂蜡、麻油,制成一种油膏剂,涂敷于患处,医治各种外伤,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而华佗的弟子之一吴普勤于著述,并结合民间应用,将该油膏组方拓展,成功集方,一种新油膏剂黄连解毒膏就此诞生,广施惠于民间,并传于吴门之后。
“我在年少时即同家父一起跟随祖父学医,常侍诊于祖父之侧,替祖父抄写处方,上山采集药材,加工炮制,施惠乡里。”吴香山之孙吴兰朝回忆起祖父治病救人的典型病例,说到精妙处,竟不禁感慨,激动万分。“祖父为人慷慨,远离名利,乐于助人,对待病人不分贵贱亲疏,一视同仁;对待有困难的患者解囊相助;临床中对病人精心照料,亲自配药;对外地来信求医者,寄药寄方,有问必答。”
吴香山是安徽省著名的老中医。从20岁就开始挂牌医德高尚,医学造诣精深,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尤长于中医外科。他极为重视中医事业的发展,言传身教,无私传授。其孙吴兰朝则是安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医师。
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久仰吴香山在中医外科方面的卓著成就和黄连解毒膏的疗效名望,天津市工农兵中药厂(现达仁堂制药厂)委派技术人员赴安徽寻访吴香山,索求黄连解毒膏秘方。不巧的是当时吴香山染了病,天津市工农兵中药厂的技术人员留守几个月伺其病榻前,精心照料。为祖方能传世后代、造福国人,吴香山将祖传秘方黄连解毒膏传于天津市工农兵中药厂,又经吴老亲自指导,遂由其重点部门(京万红药业前身)研制成京万红软膏,实现了规模化大生产,使得千年古方更为广泛地被应用而福泽世人。
正是由于华佗高徒吴普精勤秘制黄连解毒膏,才使嗣后的20世纪诞生了京万红油膏制剂,使得传世秘方在精华传承下、在功能进一步拓展下成就了新的现代经典——京万红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