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媒体聚焦

墨海中的中华药酒文化

——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况瑞峰

转载自《城市快报》2012年10月8日 第十刊 杏林古韵  特约撰稿: 烨莺 特约摄影: 张桔岩、胡承之

参观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最先看到的是镶嵌在外墙上的12块书法碑文。碑文为楷书,所刻为虎骨酒、三鞭酒等11款经典药酒方剂及其功能与主治。楷书苍劲、秀拔。书写者乃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况瑞峰。一位全国闻名的书法大家何以专门为药酒提笔?日前,记者专访况瑞峰,听他谈书法创作的独到见解和与中华药酒的不解之缘。

躬耕翰墨  成就个性书法

走进况瑞峰的书房,一副笔法苍劲有力的对联首先映入眼帘。“啸傲风云书生意气,躬耕翰墨剑胆琴心”,横批为“观自在庐”。这是一位友人早年所赠,对联不仅贴切地描绘出况瑞峰的为人,也正应了他的号——“观自在庐主”。

况瑞峰是有个性的,书法亦如其人。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这样评价:况瑞峰的面貌有些叫人捉摸不定,忽而奔放,忽而严整,忽而清隽,其实都是书家一时喜怒哀乐,借笔管锋毫移泻于纸面罢了;细度其作,一种刚正挺健的精神依然贯穿在他不同的字体里。粗看即见的是面目,细读而知的是精神。艺术中的精神包含了个性、气质、修养、品格和艺术理想。书家只有将这个精神个性的层面展露出来,才算进入了深层的境界。

能达到将个性融入笔端,挥洒自如的境界绝非一日之功,背后是况瑞峰多年付出的艰辛与坚持。况瑞峰六岁学《论语》,读诗词歌赋,和祖父学写书法,自此勤学苦练,与书法相伴一生。即使被抄家,即使在呼伦贝尔草原下乡插队,即使返城后家庭生活的窘迫都没能阻止他对书法的追求。知青点微弱的小油灯下留下他专心临摹的剪影;“三分灯火五更鸡”,每到深夜万籁俱寂时,况瑞峰仍然在《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史论》的知识海洋里遨游。50多年过去,况瑞峰凭着对书法的执著热爱和坚强毅力,写遍真草隶篆,熟读史论,凭借真才实学一步步走来,形成自己神形兼备的书法特点,被书法艺术界和社会广泛认可。况瑞峰不仅是天津商业大学艺术系教授,而且当选为天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是海内外闻名的书法名家、大家。现在,况瑞峰仍然坚持每天研习书法10个小时,为当今浮躁之社会所罕见,为后辈做出了榜样。

淡泊功利  书法展现功力

谈起书法,况瑞峰滔滔不绝。他认为研习书法有三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功力:要练字。现在一些人急功近利,都想一夜成名,往往忽略了特别重要的两个字——功力,而去追求功利。功力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练习书法,可以写真草隶篆,可以写现代的也可以写古代的,但是一伸手,内行一看挥笔的线条就知道你的真实水平。这是练出来的。况瑞峰在讲美学课时经常对学生说,中国书法的一个原则叫练线,要练到自觉的程度。因为线本身是表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直线表现平,曲线表现浮动、一种优美,折线表现一种沉浮。书法中的线,刚劲能表现什么?苍劲能表现什么?遒劲能表现什么?书法如果没有表情了,其他意义也就丧失了。第二个必要条件是读书。读万卷书。学习书法,要研读关于美学、史学,包括中国通史、书法史、中国艺术史类方面的书。只有全面了解了这些知识,才知道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写出来的字才有文化底蕴和内涵,才是书法;练习书法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大师,否则写得再好也只是一名写字匠。第三个是学习者的悟性力。这个悟性力不都是父母给的,还有一部分是后天的,靠老师的启示和开导,靠自己的领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从艺术哲学的观点讲,越是经过历史长久推敲得出来的结论才越趋于正确,研习书法要善于总结和探索。

况瑞峰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据悉,在金秋十月的本市书法节上,况瑞峰将与本市另外四位书法家共同举办“文化守成津门五家书法展”。况瑞峰表示,“文化守成”,意在说明他们对书法艺术赓续守正,持经达变的历史性认知和书法创作的理念性追寻。此次将况瑞峰自己的书法艺术和观点展现的世人面前,期盼与业内外人士共同探讨。

观自在庐  写遍真草隶篆

况瑞峰号观自在庐主。何谓观自在?况瑞峰认为经历过丰富的人生以后,形成豁达、知足的心态就是观自在。他自己最满足的生活状态是每天早晨把窗户打开,沏杯清茶,喝喝茶,散散步,接着写他的字,看他的书,有时高兴了还即兴写写诗。

说到写字,况瑞峰说:“我到现在还在临帖。”他认为,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再研究100年也研究不完。况瑞峰笑谈自己还有大野心——真草隶篆都涉猎一些,最后慢慢去归积,找出自己最敏感的区域重点研习,也就是持经达变。

当前我国文化事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片繁荣,书法艺术也得到空前发展。况瑞峰认为书法要创新,就要持经达变。持经是把握一个原则,把握书法本身运动的方向,最后达到变的效果。其方法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翻寻人们现在还没有察觉,还没有感兴趣的碑帖;第二种是都写遍了,然后经历熔铸的过程,即把古人的真草隶篆熔化了,然后拿个新的模子,也就是写者个人的情感、审美理想等,重新写出来。“我的理想就是写一遍真草隶篆,把前人的经典学会了,然后按照自己的性情,去写我的字。这就是融会贯通之后的熔铸。”况瑞峰说,“真正的书法艺术应该是雅俗共赏,懂艺术的人觉得你这是艺术,不懂艺术的人单纯从审美上也能找到它的乐趣、快感。”

药酒情结  书写传世方剂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要为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写药酒方剂时,况瑞峰坦言这其中有着家学渊源。“我祖父是一位老知识分子,特别喜好中医,家中有很多中医书籍,只可惜那些书籍在抄家后荡然无存了。这使得他从小就与中医、药酒、中医处方结下不解之缘。”

在况瑞峰看来,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也是传统文化,只不过是一个母亲生出来的两个儿子,所从事的职业、所派生的功用不一样而已。过去很多医生都被尊称为儒医。为什么叫儒医?就因为过去的医生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出身,都是大医生。他们博学多才,见多识广,从宏观上把握奇经八脉、阴阳五行。而且过去老百姓看中医开的方子,一看写字就能判断出医生的水平,方子上字写得漂亮,他们就信服,认为是好医生。所以真正的好医生没有不会写字的,没有写不好字的。“你们可以鉴赏一下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收藏的中医药方、医书,那书法造诣是很高的,可谓堪称一绝。”

说到药酒,酒本身就是一种药,最大的功用是开窍。药酒的功用世人所见。“酒品、人品、药品是高度统一的。因为这些东西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表现。人品不行就弄虚作假,酒品不行,药品再好也影响药的质量。如果好药、好酒,再由一批有信用的人来制造这些药酒——真正的有好酒、好原料、好疗效的药酒,老百姓是非常信服的。达仁堂京万红的刘文伟总经理是我非常信服的人,是老朋友,他带领员工造出来的药酒我已经亲身体验过了,是好药酒。”况瑞峰说,“所以我才应邀把药方写在墙上,再过多少年以后,谁看了都知道这三鞭酒到底是什么药,益肾液到底是什么药,知道它的配伍到底是什么。用楷书写,是让每个人都能认识。这是有益于人民健康的事,值得做。”

本版稿件统筹 张治、周哲

特约撰稿 烨莺 特约摄影 张桔岩、胡承之

企业微信订阅号
企业微信服务号
淘宝官方企业店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    |    (津)-非经营性-2022-0019    备案号:津ICP备1700447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646号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大明道20号    邮编:300112    电话:022-27795500    27795105    传真:022-27795500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