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不可不知的纪念日
2016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迫于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条件进行公开活动;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又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也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直到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首次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由此, 7月1日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最高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是党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制定方针路线,做出重大决策的重要途径,是党的根本制度,也是党内民主最基本的实现形式。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历经建党初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年代以及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年代,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提高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回眸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共同见证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劈波斩浪,沿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航线奋勇向前,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奇迹的曲折而又辉煌的95年历程!
2016年10月: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是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最后,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长征开始时红军有两万多人,结束后不足七千人。
红军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篇章。
时隔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虽不曾身临其境去历经那浩荡的革命岁月,但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精神与信仰。
“长征精神”是革命精神。长征是中国革命中的一段“航程”,它是中国革命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它是革命的宣言书,宣传队和播种机。没有长征就没有抗日的“中流砥柱”,就没有人民解放战争,就没有新中国。“长征精神”是长征取得胜利的源泉,红军在长征中发扬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的中华民族精神全都融入在“长征精神”之中,所以,“长征精神"是革命精神。
“长征精神"是共产主义信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的雪山、通过杳无人烟的草地……这一切面对极限的挑战精神,就是“长征精神”,这精神来自于共产主义信仰。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激励着成千上万的有志之士义无反顾地追随其后。长征是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见证。
长征是地球上唯一的红飘带,纪念长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有现实意义。从万水千山中走过来,从围追堵截中冲出来的这支人民军队,已经日益走向成熟、走向团结、走向壮大,把中国革命引向正确、光明、胜利之境。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创造了长征的奇迹,创造了一个个革命和建设的奇迹。在新的历史时期,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又是一场新的长征。长征,这条托起信仰圣火的红飘带,将继续见证新长征路上,在党的领导下全民艰苦奋斗谋发展的瑰丽诗行。
让我们重温这40个字的长征精神,在长征精神的感召下,坚定理想信仰,传承革命精神,不断前进,永不言弃!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团结精进,奉献忘我;
艰苦卓绝,智勇双超;
人民至上,信仰天高;
世界大同,不胜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