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常识

节气物语|温风暑来 心静自凉

《小暑六月节》节选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小暑由来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

“小暑”是最能从字面直接反映当下气温的节气。“暑”字中一个“日”,尽显太阳当空炙烤的炎热感,前缀“小”字,则意味“小小的炎热”。也就是说,此时虽来到一年中最高温、高热、高湿的暑天,但还未至热的极点。这一点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亦有体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因为再过半个月就是更加炎热的大暑节气,故民间谚语中也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等说法。未来一段时间,“桑拿天”“蒸烤模式”将持续主导我们的天气。

著名的唐代诗人元稹诗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意思是突然令人“倍感温暖”的热风吹至,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即将在小暑期间拉开序幕。

关于伏天的说法可谓历史久远,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秦国。“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伏亦有“覆”之意味,即自上而下地笼罩遮盖。以此解释三伏天,可理解为暑气铺天盖地覆蔽,人如蒸桑拿般感到湿热。

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即初伏第一天;十天后是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如第五个庚日在立秋前,则有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为十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进入末伏。

小暑三候

在古人看来,小暑的标志性物候有三。一候是“温风至”,温风即热风。也就是说从小暑开始,连风都被“烤成”热浪,排山倒海般袭来。二候是“蟋蟀居宇”,在炎热的天气里,蟋蟀们也都离开田野草地,到庭院的墙角下寻找避暑乘凉之处。三候“鹰始鸷”,地面温度太高,就连老鹰都要展翅拂过天空,去更清凉的地方探索新领地,足见暑热难耐。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宇

三候:鹰始鸷

小暑·文化

暑天的闷热,仿佛也“融化”到文人墨客笔下,古往今来不乏众多描写小暑时节的名篇。韩愈用“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来打趣进入夏天后,就像天天坐在被放至火上蒸烤的瓦罐中,不胜其苦。“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陆游只用28个字,便让读者直面感受近千年前的宋代酷暑不亚于今天。

小暑·养生

如何度过炎夏,中国古代的智慧先人们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便自有一套应对之策:“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显然,“使志勿怒”是调养的核心:夏天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动辄生气发怒。这句话的意思也就等同于我们如今常说的“心静自然凉”。

小暑节气就如同盛夏的中转站,它也在提醒我们,在闷热中保持一颗“要静静”的平常心,去迎接后面的大暑。从白居易的《消暑诗》中“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可见,小暑炎热,心静才是纳凉的最佳选择。这何尝不也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要像对待难耐的炎热一样,调适心境,缓解压力,泰然处之,心静反而更易想到应对之策。

信息来源:城市快报

企业微信订阅号
企业微信服务号
淘宝官方企业店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    |    (津)-非经营性-2022-0019    备案号:津ICP备1700447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646号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大明道20号    邮编:300112    电话:022-27795500    27795105    传真:022-27795500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