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媒体聚焦

清朝   酒品之多   京师为最药酒增寿   宫廷酿制(图)

转载自《城市快报》2012年8月6日 第十刊 杏林古韵 作者: 李宁

寻祖觅宗 追溯中国药酒文化源头

因为明朝实行较为宽松的税酒政策,所以到了清朝,酿酒业达到了空前规模,北方最流行的酒为高粱烧酒,南方则以绍兴黄酒为代表,我国酿酒产业的基础就此形成。而药酒方面,清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继承前人的成果,新的药酒方不断涌现。宫廷佳酿中,药酒亦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很多人都认为,乾隆皇帝的长寿和好饮药酒相关。

酒店三分,药酒店占其一

清朝,不仅酿酒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分工也越来越细。例如绍兴一带,是我国黄酒酿制的中心,最多的时候,一年可以酿造五万缸,行销全国,晚清时甚至出口到了国外,所以当时有“越酒行天下”的说法。北方则以烧酒为主,但京师却是各种酒的聚集之地,所谓“酒品之多,京师为最”,说的就是酒类品种琳琅满目的盛况。

据史料记载,京师的酒店分为三种类型,一种叫做南酒店,出售花雕、绍兴酒及竹叶青等,另一种为京酒店,是大众化的小店,第三类,名为药酒店,主要出售露酒。

清朝时药酒的种类大为增加,“露酒”即为其中一例。这类药酒大多由药酒店酿制,所用的方法名为“烧酒以蒸成”,即用花果或者某些香料做原料,经蒸馏后收集带有芳香性的蒸馏物,这些蒸馏物名为“露”,加到酒中,就得到了“露酒”。

当时药酒店出售的露酒,种类极多,如玫瑰露、茵陈露、蘋果露、葡萄露、五茄皮、莲花白等,其中很多药酒具有“保元固本,益寿延龄”的功效,为当时的文人士子所钟爱。可见当时,在京城的酒店中,药酒店已经三分其一。对于这一盛况,时人曾做《燕京杂咏》赞颂:“长连遥接短连墙,紫禁沧州列两厢,催取四时花酿酒,七层吹过竹风香”。

【药酒组方慎用燥热药物】

露酒之外,清朝时,果酒也深受人们喜爱,因为果酒不仅酿造方法简单、口味别致,还兼具治病保健的功效。如山楂酒,酒味甘淡,不醉人,而且具有消食积的功效;又如桑葚酒,能够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利关节、乌须发。

清代《农圃便览》还记载一种用烧酒浸渍而成的梨酒,具体做法是把成熟的梨切成大片,放在缸内,加入烧酒,封口后,埋入土中三个月,以去掉火气,由此酿造而成的药酒,具有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等功效。

梨酒的酿制过程,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即“去掉火气”。唐宋时期的药酒,常用温热燥烈的药物,如肉桂、干姜等,而此种药物滥用,会伤及阴血,金元时期,这股风潮受到批判,及至明清,很多药酒都采用了平和的药物,亦多用补肾养阴的药品,露酒的“保元固本”就有这个意思。

慎用燥热之酒的理念,在清朝王孟英撰写的《随息居饮食谱》有所阐述。在列举了愈风酒方、喇嘛酒方、健步酒方、熙春酒方、固春酒方、定风酒方等七例药酒方后,王孟英总结如下:“世传药酒,率以刚燥之品,助其猛烈,方名虽美,而遗患莫知。惟此七方,用药深有精义,洵属可传。”观此七方,采用的药物,则少有燥热之药。

药酒增寿,清帝常饮

清代记录新药酒方的文献也不在少数,除《随息居饮食谱》外,还有汪昂的《医方集解》、吴谦等人的《医宗金鉴》、孙伟的《良用汇集经验神方》、项友清的《同寿录》等。仔细研究这些配方,再看药酒在民间、宫廷内的应用,不难发现,这一时期药酒的补肾壮阳作用极其强大,如参茸酒、养神酒、健步酒等。

清朝宫廷的药酒,也分为贡酒和宫廷酿酒。雍正元年,北京同仁堂开始向清廷供奉药酒,而如今的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正是当年御用药酒供奉者的传承者。与此同时,宫廷的御制酒中也多药酒,如夜合枝酒——所用的药物有欢枝外、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细曲等,可治中风挛缩之症。

夜合枝酒备受乾隆皇帝喜爱,此外,据史料记载,这位高寿的皇帝,常服用的补益延年的药酒还包括龟龄酒、松陵太平春酒、椿龄益寿酒等。其中,龟龄酒属于补肾助阳的上等药酒,椿龄益寿酒具有舒筋活血、润肠通便、清热止血的功效。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则偏爱具有除风祛湿、化食止渴,疏通血脉、强筋壮骨的如意长生酒。

本报记者 李宁

企业微信订阅号
企业微信服务号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津药达仁堂京万红(天津)药业有限公司    |    (津)-非经营性-2022-0019    备案号:津ICP备1700447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646号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大明道20号    邮编:300112    电话:022-27795500    咨询电话:4000-929-666    举报电话:022-27795500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