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媒体聚焦

扬历史风帆  传药酒文化

中华药酒从这里复兴

——专访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馆长马卫东(二)

转载自《城市快报》2012年8月27日 第十刊 杏林古韵   作者: 金晓辉 张治

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馆长马卫东(左一)在制酒车间

记者:中国药酒流传至今,一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那么请您介绍一下药酒的起源?

答:“药酒”是药和酒有机结合的艺术,是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本身就是药。在《汉书·食货志》中讲到,“酒为百药之长”(或叫百药之首)。繁体字“醫”字下边的“酉”字,讲的就是酒。酒的历史源远流长。传说中酒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是仪狄造酒,二是杜康造酒,三是猿猴造酒,四是酒星下凡带给大地的造酒术等,众说不一。药酒的文字记述最早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在《盐铁论》卷七第六页中有述“夫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最早记载了“药酒”二字。大家熟知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讲的就是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在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墓穴中,发现了有几十种药酒的方子,能够清楚辨认的只有六个。这是最早记载单位药标准用量的药酒方子。

其实,药酒最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讲过,称“汤液醪醴”。汤液指的是用五谷制成的清液;“醪”讲的是用果子制成的甜酒;“醴”就是用汤液清汁里边的糖发酵而成的酒。过去酒分得不像现在那么细,像白酒,果酒,黄酒,啤酒等,而它统称“醪醴”。当人们发现酒能治病以后,就逐步替代了用巫师来治病的历史。现在有些老人当孩子受到惊吓或得了什么病,还会给孩子叫一叫,摸一摸,嘴里念叨着“妖魔鬼怪快离开”,人们认为病是妖风邪气作怪。繁体的“醫”,最下边原是个“巫”,是因为有了酒才把巫换掉了。酒本身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引药上行的作用,有祛寒、解郁、壮胆等作用。酒可以借助药力,药可借酒势,迅速地贯穿全身血脉,达到治病的效果。

记者:乐家的药酒有什么特点? 老百姓应怎么使用药酒?

答:药酒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治病的,一类是滋补的。当人们喝了酒后,会马上感觉到浑身很热,如果我们饮一大口酒,静躺在床上感觉一下,能体会到酒会顺着血脉贯到全身,药在酒的引领下,会迅速达到治病的效果,特别在关节肌肉风湿类病症中效果更为明显。在养生滋补方面,像参茸酒,益肾液,三鞭酒都是作用非常明显的。市场上的药酒种类很多,老百姓也辨不清哪些药酒是“准字”的、“健字”的和“食字”的。乐家药酒的方子和制作工艺都是老的,都是遵循老工艺制成的。虽然在医生那里开不来药酒的方子,但一些人还保留着自己泡药酒的习惯。有的朋友送点滋补类的东西,如人参、枸杞、鹿茸等等,自己用白酒把它泡起来喝。有的泡的时间长了,忘记了,颜色发黑了,又不敢喝,也表明了大家在饮用药酒时有一些误区,有不明白的地方。药酒本身是药,不能当酒喝,不能没有节制。酒喝多了,伤害身体,药酒喝多了,危害就更大了。有些药中含有微毒,一定按量服用。上边提到,药酒分为“准”字,“健”字,“食”字,是国家按标准和所用原料严格界定的。“准”字号,可称为“药酒”,一切标准均按药的标准制定,可以在产品的说明中注明功能主治;“健”字号的是保健酒,可以讲功能,不讲治什么病,是按保健品的标准确定的。“食”字号的酒,是食品标准,不能说功能和主治。现在审批一个“准”字号的药酒是非常严格,非常难的。

很多人一看是滋补品,拿起来就吃,也不知自己是否适宜滋补,结果阴虚的身体补了很多壮阳的东西,补反了,身体更坏了,所以我们吃一些滋补的药品,最好让医生把一下脉,八纲辨证,是属于哪一症的。比如,六味地黄丸很多人都吃,有的效果很好,是因为对症,六味地黄丸是滋阴的。益肾液也有很多人喝,它是补阳的,所以益肾液和六味地黄丸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补品。弄反了就会造病。有些身体阴阳平衡,没有毛病,就不要特意去补,正常饮食就可以了。

自制药酒要特别注意:中药的经典之处是配伍,是讲究药与药之间的平和。不同体质,不同季节饮用药酒都有讲究。人参热性,酒也热性,再赶上阳气上升的春季,都热到一起了,喝了后,就会出现口鼻生疮、上火,不是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同样是参,其性不同,西洋参,性平,可不分季节。其他均属热性,冬季使用最适宜。

另外,药酒不全是泡出来的,也不是全用酒来提取的,要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制作药酒。脂溶性的东西,不溶于水,需用酒来提取。一些水溶性的可用水来提取。有的药酒用热提的方法,有的是用冷浸的方法。乐家制药酒大部分是热提,唯有三鞭酒是用酒冷浸。炮制药酒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采取制作方法,既不破坏有效成分,还要提取得完全。如果你自己来制作药酒,就要首先了解药物的属性和性质,采取正确的方法,不能拿过来就用酒泡,那样效果不好。

本报记者 金晓辉 张治

企业微信订阅号
企业微信服务号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津药达仁堂京万红(天津)药业有限公司    |    (津)-非经营性-2022-0019    备案号:津ICP备1700447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646号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大明道20号    邮编:300112    电话:022-27795500    咨询电话:4000-929-666    举报电话:022-27795500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