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媒体聚焦

帝王与药酒那些事儿(一)

转载自《城市快报》2012年10月29 日 第十刊 杏林古韵  作者: 李宁  

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即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二楼展厅

如今,药酒已经是绝大多数普通市民都能消费得起的养生保健产品,然而,在药酒产生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药酒却只是贵族甚至帝王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对于药酒,统治阶级的认同和推广是其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本报特意开设专题,讲述历代帝王与药酒的那些事儿,以飨读者。这些事情,见于史料和民间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或充满趣味性,或有知识性,或开风气之先,或能体现出药酒的某个发展节点。

【商周帝王的药酒浴】

有资料表明,药酒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基本都是贵族的专利。商代,有一种名为鬯的药酒。据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义·考黜》中的解释,“鬯者,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酿之为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酿成,过程中加入郁金草酿制而成的药酒。

鬯是我国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药酒,可见从殷商时起,“中药入酒”的药酒酿造模式就已经出现。然而,殷商时,这类药酒还没能实现其治病、养生保健等药用价值,而是用于祭祀、占卜等重大场合。

另据《本草拾遗》介绍,“郁金草”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微有姜香气,味辛而苦,可“主一切臭,除心腹间恶气鬼疰,入诸香药用之。”将郁金草浸泡在酒中,酒会吸收其芳香,同时变成金黄色。正因为鬯有如此特点,且具有防腐性,所以在祭祀、占卜外,它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帝王驾崩后,要用这种酒给死去的帝王的遗体沐浴。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周代,《周礼》中有“王崩,鼎力大举,以鬯”的记录。

正因为鬯如此珍贵,它也因而成为帝王赏赐功臣之物。周宣王时,名将召虎平定叛乱,立下了大功,周宣王对他的赏赐,就是鬯酒一尊,让他以此祭祀宗庙,以便让祖宗知道他的功业。在当时,这是巨大的荣耀。

【汉高祖倡饮菊花酒】

菊花酒,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西京杂记》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笔记小说集,其中有关于西汉的众多逸闻逸事,一向被认为是葛洪的作品。这本书中,记录了菊花酒的酿制方法:“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菊花酒在汉代盛极一时。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时,宫中每逢九月九都要“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在礼教森严的皇宫中,想必,这和汉高祖刘邦的提倡是分不开的。

而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重阳节饮菊花酒的风尚也和汉高祖有着很大关系——汉高祖刘邦所钟爱的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后,她的宫女贾某被驱逐出皇宫,从此将宫中过重阳节的种种习俗传入民间。

民间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本草神农经》说“菊服之轻身耐劳”,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而现代医学也表明,菊花酒具有明目、降血压、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等功效。

汉高祖之后的众多朝代,菊花酒都是宫廷酿酒的一种,得到不少皇帝的偏爱,被称为“长寿酒”。明代万历年间的《酌中志》有“九月,御前进安菊花……吃迎霜麻辣兔、菊花酒”的记载,此外,清朝的康熙皇帝也爱饮菊花酒。

【汉武唐宗爱兰生】

兰生,其实就是汉武帝时的名酒百味旨酒,相传汉武帝钟爱异常。据唐初儒家学者、历史学家颜师古的注释,“白味,百草华之末也;旨,美也。以百草华末杂酒,故香且美也。”意思是说,这百味旨酒是以上百种本草加入酒中酿造而成的药酒,所以芳香异常。

元朝的宋伯仁在《酒小史》中也明确记录了这种酒,称其为“汉武百味旨酒”,并说其是用上百种本草连同粮食、酒曲等酿成的酒。

百味旨酒不仅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在唐太宗眼中,百味旨酒也是天下少有的美酒。唐太宗时的名臣魏征善于酿酒,曾酿成一种酒,据说味道之醇美天下少有,而且可以存放十年而不腐。唐太宗在赋诗夸奖魏征这种酒时,就是将其与百味旨酒作比较。

虽然唐太宗在诗中说魏征所酿之酒胜于兰生,但天下名酒何其多,能在此时被这位皇帝想起,也不能不说是百味旨酒的荣幸。

本报记者 李宁

企业微信订阅号
企业微信服务号

企业邮箱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津药达仁堂京万红(天津)药业有限公司    |    (津)-非经营性-2022-0019    备案号:津ICP备1700447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646号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大明道20号    邮编:300112    电话:022-27795500    咨询电话:4000-929-666    举报电话:022-27795500
分享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