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袭乐家老铺药酒历史精蕴弘扬我国传统药酒文化
——来自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的调查报告(三)
作者:记者 李延 通讯员 孙涛
2011-11-03 《天津日报》
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内药酒静置间里,有几十口江苏宜兴大酒缸,于1912年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的先人订制。这些百年大缸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完好如初。
2010年5月5日,药酒工坊正式开馆之日,经刘文伟总经理提议,将企业80年代生产的虎骨酒封于百年老缸之中,封存100年。待到2110年5月5日,再由京万红的后人启封与品味。
乐家老铺药酒工坊中乐家老铺景观
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外石刻影背《乐家老铺·药酒赋》,2010年10月刘丹撰文,2011年5月顾志新书。
我国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药酒更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一朵奇葩。然而,我国传统药酒的文化、根基与形式,就是我们在餐馆或居家看到的泡在大瓶里多种药材的混合物吗?在我们还不了解何为药酒、如何饮用及注意事项之时,即随众盲目饮用各种以保健为名的食品酒,就号称养生了吗?一个把传统产业融入创意元素新思维,把药酒的体验式营销与创意产业相结合,短期创造了“风湿液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8%,国公酒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1.9%”优秀业绩的企业,是如何实现的?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因为那里有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即药酒博物馆)。
当我们跨进企业大门时,迎面竖立的是“药酒工坊”四个篆书石坊墙。随着导示牌指示,就看到了一座大型石刻影背,为隶书字体雕刻的乐家老铺药酒工坊《药酒赋》,题中写到了从汤液醪醴到清末药酒的历史综述。已有百年历史的陶制储酒大缸在牌坊前方排成两排,述说着企业制造药酒的历史。博物馆内有艺术家创作的25米烙画《中华医药之尊》,描述了远古到清末医药大家的人物典故。21米铜版画《丹华济世》描述了乐家老铺进津后在三岔河口开设药铺及百年经营沧桑的生动场面,栩栩如生。13尊等人大小的雕像展示了传统药酒制作工艺流程,生动地阐述了乐家老铺传统药酒制作的精湛工艺。企业煮酒工序中曾使用的民国时期的铜锅、铜罐也被完好保存下来。乐家老铺是北京同仁堂家族的共用字号。展馆里每一个展示区、每一个留存下来的珍贵物件都彰显了乐家祖辈的聪明和智慧,令后人可敬可佩。
展馆二楼是中国药酒文化展厅。明清刻本的中医药古籍及酒具文物布满了每个展柜,有的堪称稀世珍品,实属难得。药酒博物馆里弥足珍贵的中医药文物、精工细琢的艺术品、全面翔实的药酒历史及药酒知识……无不体现出了企业经营者的用心良苦。我们随着讲解员的讲述,感悟着这一目目历史传承的药酒文化,联想着社会日益高涨的养生热潮,药酒在防病、保健、治病中到底发挥怎样的作用?为什么要建造这座药酒博物馆?我们抱着极大的兴趣采访了企业总经理刘文伟先生。
历史传承 继承发扬
从老储酒库到中国座药酒博物馆
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与北京同仁堂同祖同宗,一脉相承,同为乐家老铺的承袭者。创建于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至1954年公司合营前,一直是祖遗共有,世代相传,故又称“乐家老铺”。乐家老铺有342年历史,有188年宫廷供药历史。早在清代雍正年间,达仁堂京万红药业的前贤即在北京同仁堂为皇室制作药酒。民国初年,乐家老铺第十二代传人乐达仁创建了天津达仁堂,派入师从于北京同仁堂制药大工匠阮孝康的弟子程绍奎,遂引入了乐家老铺的药酒技术和秘方。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达仁堂药酒基地(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前身)的生产规模、产量和药酒质量在全国领先,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药酒辉煌。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一些医药企业中的酒剂科研工作者不断前往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前身为达仁堂药酒基地)学习取经,其中北京同仁堂曾先后四次派技术人员学习药酒制造工艺和技术,可见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当时在国内酒剂科研生产领域处的地位。而今,乐家老铺的忠实继承者京万红药业师古传承,激扬药酒文化,为重振乐家老铺传统药酒品牌,于2009年10月创建了“乐家老铺药酒工坊”。
总经理刘文伟深有感触地讲解了建馆初衷,即是要把乐家老铺药酒文化及工艺继承和发展,把传统药酒融入创意文化,使老树开新枝、发新芽。中国药酒历史接近3000年,论滋补类的药酒当属清宫秘方为上,所以乐家的药酒历史地位从清代就已形成。占据这个历史制高点,企业将大有可为。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现保存上市的国药“准”字号药酒品种11个,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补益类药酒,一类属于治疗性药酒。从市场分析,目前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渴望健康、长寿,不惜重金去尝试各种养生和滋补的方法,药酒的市场潜力巨大。如何将人们不熟悉的药酒推向市场,如何让人们真正了解药酒在保健养生中所能发挥的功能作用,这决不是打一阵子广告,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经过专家的多次论证和市场的反复调研,剖析了人们对药酒认知的固有心智,于是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过去企业酒库只有数十口药酒静置大缸和18个酒罐,地面坑洼。于是企业求得市文联和著名中医药文物收藏家、天津市文广局文化产业公司帮助,将企业老储酒库进行改造,改建成了一座药酒博物馆,用博物馆的形式展现企业药酒文化的历史,让人们认识乐家老铺的药酒及其历史文化。同时,为了保护药酒文化产业,京万红药业现已注册了“沽上药酒工坊”商标。
“乐家老铺药酒工坊”这所药酒博物馆,是融药酒生产与药酒文化为一体的药酒展示馆,集药酒酿制、药酒文化、中医药文物收藏、艺术品创作、参观者品购为一体。博物馆分为八大展区。
展区为乐家老药铺景观,通过古老的老药铺景象、祖训和生动的塑像人物展示,再现了清代乐家老铺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展区为传统药酒制作展,通过10尊等人大小的塑像和器具,展示了乐家老铺传统药酒制作工艺流程,使参观者能够全面地了解传统药酒的制作方法及流程,同时通过15块展牌介绍了企业药酒品种的文化渊源及功效。
第三展区为艺术品创作展,一是由国际民间艺术大师赵宝国老师历时半年创作的烙画《华夏医药至尊》,该画作长达25米,再现了从我国原始社会到清代医药名家的风韵。二是由著名画家、漫塑家王玉荣创作的大型铜版画《丹华济世》,长21米,以清代民俗文化为背景,展现了原乐家老铺万和事兴的生动场面。
第四展区为药酒静置间,通过展示企业具有百年历史同时现具有储酒功能的老缸,讲述了制作好的药酒,好缸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第五展区为中医药文物展,展出的中医药文物藏品数百件,包括天津及企业的中医药史料和物品,珍稀罕见,弥足珍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体现了药酒工坊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其中医药古籍多为国内罕见的明清时代刻本,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同时也具有目录学、版本学的研究价值,如:明代嘉靖刻本的《摄生众妙方》,明代万历刻本的《外科精要》、《梦溪笔谈》、《医方考》,清代刻本的《酒经》、《神农本草经》、《内经方集释》、《伤寒论》、《千金要方》等,介绍了药酒在不同时期治病、养生方法。馆藏的古医药器品有中药藏品、酒器藏品、计量藏品、中医藏品、古方配本、仿单广告和雕刻艺术。这些藏品内容丰富,集观赏性、趣味性、研究价值及收藏价值于一身,完整地反映了中医药文化的构成。
第六展区为国家、津门及企业药酒历史展,通过完整详实地展牌,介绍了我国传统药酒的由来和发展,同时介绍了津门及企业的药酒历史。
第七展区为贵细中药材及制作药酒的中药材标本展,并通过药材的展牌介绍,可以使参观者了解中药材的补益功效知识。
第八展区为参观者品酒区,可以免费品尝药酒,并观赏药酒工坊纪录片。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声名远播
1912年,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的先人在江苏宜兴订制了一批大酒缸,每具大缸可存贮药酒750公斤。这批大缸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沧桑,几经辗转,依然完好如初。
经刘文伟总经理提议,于2010年5月5日开馆之日,将企业1986年生产的虎骨酒尘封于百年老缸之中, 并由企业领导和员工代表修书签名,一同存入缸中,封存100年。预示企业绵长久远,家兴业兴,世代相传。并进入百年倒计时,待到2110年5月5日,再由京万红的后人启封与品味,以使后人传承京万红御制药酒工艺技术,弘扬祖国药酒文化,完成京万红先贤们的遗愿,鼓励后人将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的未竟大业继承和发展下去,造福子孙万代。
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开馆一年多,参观者络绎不绝,从中央到地方、业内外、国内外,接待了上万人的来访,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纷纷报道了药酒工坊,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药酒工坊的展出效果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和指导。企业还专门制作了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纪念邮册、《乐家老铺药酒工坊》书籍、药酒工坊纪录片。京万红药业的员工很有感慨地说,“自从建造药酒博物馆以来,企业的人气旺了很多,来访的人带来很多信息,企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也为企业的药酒宣传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我们参观药酒工坊后,也都非常兴奋,总觉得企业的社会地位一下子提高了很多,一提到我们是京万红人,就深感自豪。好多与企业有合作意向的外地客户参观药酒工坊后,合作信心倍增。”
2010年,天津市政府授予达仁堂京万红药业乐家老铺药酒工坊为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京万红药业也成为了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会党员培训基地、中国企业教育先进百强企业。企业现在接待的来访参观人员越来越多,有老年太极队、中国青年旅行社、天津中医药大学留学生等团队,在宣传我国传统药酒文化的同时,也使参观者对京万红药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精工秘制 圣手相传
300年乐家老铺药酒历史的传承者
有句话道出了药酒精神实质,“药酒是炮炙出来的,而非泡出来的!”来到乐家老铺药酒工坊,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认知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药酒。当在乐家老铺药酒工坊了解到传统药酒的复杂工艺和精湛技术,尤其是由200多味中药制成的虎骨酒,更让人惊叹药酒工坊传承传统药酒的精蕴所在。虎骨酒是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秘制药酒的代表,堪称经典。
虎骨酒首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具有壮筋骨、强腰肾、祛风寒的功能。主治肾虚骨弱,少腹冷痛,行走无力,肩臂疼痛。尤其适于治疗风痹寒痛、四肢拘挛以及肝肾虚损、腰脚软弱无力等症。对气血两虚、肾气不足、饮食不化、胸前疼痛等内科病症亦有奇效,每日饮虎骨酒早晚各三钱或五七钱,还能乌发固齿、轻身壮骨、益寿延年。
一般虎骨酒的简易制法为:虎骨一具,炭火炙令黄色,捶刮取净捣碎得数升,清酒六升浸五宿即得。南宋医学家许叔微的《本事方》、严用和的《济生方》均收载有虎骨酒。元代至清末,虎骨酒成为宫廷御制药酒。
但若要使虎骨酒真正发挥其神奇效力,还有赖于独特的配方和工艺,其秘制之术为精髓所在。虎骨酒是制造工艺最为复杂的一种药酒,史上衡量中药大商号炮制药材和制作丸散膏丹、药胶药酒技术水平优劣的关键节点,就是视其如何制作虎骨酒。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秘制虎骨酒的独特工艺,不是把200多味中药材一起泡入酒内,而是把其中绝大部分药材率先炮制成中药饮片。再制成中药方剂,即“一胶三丸三膏”。一胶,即虎骨胶;三丸,即再造丸、大活络丸和透骨镇风丸;三膏,即虎潜膏、国公膏和老鹳草膏。然后制备基酒,所用基酒是国公酒。最后用一铜罐注入国公酒,再投入“一胶三丸三膏“。把铜罐置大铜锅里隔水加热至酒沸,略加搅拌后,将罐中之物倾倒大缸中,加盖密封。三年后收取缸内清液,滤后装瓶,即为虎骨药酒。
300多年药酒制作经验的积淀,造就出了技艺超群的制药英才。而药酒工坊的药酒精髓已由制酒圣手师承相传。传奇式的药酒圣手程绍奎,乃药酒工坊代表人物。
程绍奎,1907年出生,北京人,13岁时即进入北京同仁堂,解放前调派至天津,伴随中药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75年退休。程绍奎自幼才思敏锐,勤奋好学,早年师从北京同仁堂阮孝康学习炮制修合之术。阮孝康为北京同仁堂的制药大工匠,堪称是闻名的中药通才。名师出高徒,程绍奎不负恩师所望,在阮师傅的精心教泽下,他刻苦磨砺,学业锐进。历经多年的实践,他不仅精通中药各种制药工艺,而且擅长饲养梅花鹿,养蜂、烫茸、制作鲜鹿茸,鉴别和保管人参、鹿茸等技术,样样精专,业业通达。特别是对于中药膏酒的制作,轻车熟路,经他造出的药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早在上世纪50年代,药厂工人的月工资一般为三四十元,最高的八级工也就七八十元,而程绍奎的工资竟高达200多元。1956年5月23日《天津日报》对程绍奎做过专门报道。乐家老铺药酒工坊药酒传承的技术含金量可见一斑。
据程绍奎儿媳宋金秀介绍,程绍奎为北京同仁堂“本屋徒弟”,也称为本屋先生,系嫡亲徒弟,不同于其他商号后调至同仁堂的师傅。因此,他的地位和资历都非同一般。
程绍奎带领的膏酒组技术员工,严格遵循先辈的传统工艺,一丝不苟。用其儿媳宋女士的话讲,叫“工艺一丁点儿都不能差”。譬如制备国公酒,所需的药料是国公膏、红曲、广皮、玉竹及6味细料。他们先用铜罐将上述药料与65度烧酒、黑糖、红蜜共置一处,再将铜罐置于大铜锅内,锅中注水,然后加热。酒沸时,用木棒搅拌药料,使糖融化,然后迅速将铜罐内的酒与药料的混合物注入缸内。半年后滤取缸中清液,即为国公酒。同时严格掌握国公酒的操作数据,包括基酒度数、煮酒时间等。
因此,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生产的国公酒、虎骨酒、参茸酒、益肾液等酒品,选料上乘,炮制得法,药酒汁清液浓,酒体醇厚馨香,效用卓著。
药酒美禄 健康大众
挖掘、整理、保护中国药酒文化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药酒用于治病、保健在中国由来已久,在最早的中医书籍《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记载酒的治疗作用的专篇——汤液醪醴论。
酒在医学上的应用,是祖国医药学的一大发明。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有“医源于酒”之说。繁体字“醫”字从“酉”(酒),即是由酒能治病演化而来的。酒问世之前,人们得了病要求“巫”治疗,由于酒的酿造,我们的祖先在饮酒的过程中,发现了酒能“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加之用酒入药还能促进药效的发挥,于是,“巫”在医疗中的作用便被“酒”逐渐取而代之。这是古人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药酒又名酒剂,是中药五大传统剂型之一,古称“醪醴”。《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是说酿造醪酒是专门为药用而制备的,证明了酒与中医药的密切关系。
《汉书·食货志》誉“酒为百药之长”,这是我国古人对酒在医药上应用的高度评价。中医认为,酒性热,走而不守,既有调和气血、贯通络脉之功,又有温阳祛寒、增强血液循环、祛湿散风之效,故《汉书·食货志》赞之为“百药之长”,最适宜调节组织代谢,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整脏腑机能。由于酒性善行,用酒制药,不仅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使人易于吸收,宣通血脉,还能迅速引药归经,药借酒力、酒助药势流遍全身,快速到达病灶,使人体迅速吸收药物成分,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整脏腑机能,发挥疗效。酒与药的默契相合,弥补了药的苦涩异味之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能使药效达到极致,当属传统中成药制剂中最完美的剂型。
药酒凝百药之精,阴虚者服之可补气养血,滋阴补肾;阳虚者服之可温阳祛寒,添精补髓;阴阳俱虚者服之可健脾和胃,补益强身。尚有舒筋活络,祛湿散风,调节神经的功效,有病祛病,无病健体,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还可内服外用兼施。明代名医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中盛赞药酒为:“天之美禄也”。
研究表明,气温高低不同对药酒的质量有不同的影响,制备药酒的时节是春秋之季。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是人体进补养生最重要的季节。俗话说,“冬季进补,春天打虎。”因为,冬季为主收藏的季节,这时进补养生容易为人体所吸收。
科学选择药酒,是正确发挥药酒效能的前提。所谓科学选酒,就是选用药酒时综合考虑机体状况、体质强弱、病程阶段、年龄大小、性别差异等情况,务求酒气相投。总体而言,以心神不安、怔忡惊悸为主者,可选用安神定惊类药酒,如治怔忡药酒;以风湿性关节炎及风湿所致肌肉筋骨痛为主者,可选用祛风除湿类药酒,如国公酒、风湿液;以肾阳虚衰、肾亏滑精为主者,可选用添精补髓、益肾扶阳类药酒,如益肾液。对风湿症状较轻者,可选购药性温和的木瓜酒。此外,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先天禀赋和体质,选用药酒时也应兼顾考虑。中医素有“瘦人多火,肥人多湿”之说,认为形体消瘦的人,偏于阴虚血亏,容易上火,伤津;形体肥胖者,偏于阳虚气虚,容易生痰、怕冷。因此,对身体瘦弱的人,应多选用滋阴补血、生津的药酒;身体肥胖的人,应多选用助阳补气的药酒。还有要注意适量、适时、适温服用药酒。
现今社会上保健、滋补的方法和产品众多,在利益的蛊惑下,一些人不尊重科学,夸大宣传,延误病情的事例很多。乐家老铺药酒博物馆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药酒、药酒常识和应用药酒的知识,如服用准字号、健字号、食字号的药酒区别在哪里。告诉大家真实的药酒炮炙过程,让大家对药酒有了正确的认识。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药酒文化又是中医药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中国的传统中医药养生保健、治疗疾病。作为乐家老铺药酒文化的承袭者,京万红药业以挖掘、整理、保护中国药酒文化为己任,并通过药酒博物馆将之发扬光大。
参观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的人们,不仅欣赏到药酒工坊的馆藏文物和艺术品,在传统药酒文化浓厚氛围的感染和教育下,更是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药酒历史文化,使大家准确、正确地认知药酒知识和常识,从根本上体现出了中医药正本清源、治病求本的哲学思想。药酒工坊带给参观者不仅是寻宗觅祖般的艺术享受,同时让大家深切地掌握了“药酒与我”的健康理念和知识,给人们带去了健康和温暖的关怀。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的巨大作用,不只在于人们的观赏和浏览,它更深邃的意义在于传承和传播我国传统药酒文化,建立大众正确的健康养生知识、药酒知识和药酒服用常识,在面对“保健酒”市场鱼龙混杂的局面,让这支融合国药文化与国酒文化的奇葩绚丽绽放。
药酒旗手 承前启后
打造中国药酒品牌
乐家老铺药酒工坊是药酒文化与药酒生产相结合的药酒博物馆。它将乐家老铺300多年制作药酒经验的积淀,以及早年制作流膏、膏药和药酒的独特工艺、操作要领、技术诀窍等祖传秘制经验和宫廷工艺配方,作为非物质遗产完整地传承下来,是达仁堂京万红药业完整地继承乐家老铺传统御制药酒精髓的集中展现。它不仅仅是一座展示馆,而是乐家老铺300多年御药秘制及文化理念的传承与创新,是乐家老铺药酒生产和技艺传承的代表。它集中体现了企业“心中有使命,肩上敢担当”的价值观,“守正,出奇,必胜”的信条。它传递着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营哲学,传递了药酒传承者孜孜以求的崇高境界。这些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的文化特征无不闪烁着时代与传统精魂的光耀。
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展现的古道医风,体现出了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气息。它带给参观者的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文化,即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文化培育了产品,毓造出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文化滋育了品牌,锻造出了特色鲜明、高诚信度、高美誉度的京万红品牌和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品牌。
作为乐家老铺传承者,京万红药业始终恪守“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祖训,以“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惟医药为最”的持业宗旨,采用最高标准的制药技术,磨练出诚实守信的制药美德,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其“视质量为生命之源,立诚信为事业之基”的自律意识,更是在药品升级中誓言“不欺祖,谨遵遗训,以德立业;不欺人,以诚以敬,如事父母;不欺心,襟怀磊落,日月光明。”它所形成的是一种对药品质量高度负责的文化理念,并渗透于制药、营销管理和各项工作之中,这些都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石。
京万红药业的经营者以聪明的智慧、准确的定位,判定在中国未来的市场中,一旦有机会,就要占领制高点,就要在行业中扛起最高的旗帜,立足领先。他们要将乐家老铺药酒品牌打造成为中国药酒品牌。他们要将祖上留下的瑰宝,推上行业的最高端,也正如他们在企业更名宣言中所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豪言得以实现。京万红药业要在“十二五”期间,借助对药酒博物馆的宣传,借助与全国各省市电视媒体的合作,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宣传模式,创新合作模式,把乐家传承的药酒快速推向市场,让每一位有养生、保健意识的人都品尝到乐家老铺生产的药酒。
乐家老铺·药酒赋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一曰仪狄,一曰杜康。而药酒先风,起于殷商,飘香美誉,盛之隋唐。医之性,然得酒而使;酒之势,乃百药所长。自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以为备,日渐至臻,逐成佳酿,而后进贡于朝廷,御用于诸皇。
衍至清康熙八年,乐氏御酒日臻光扬。同心同德,仁术仁风。一曲乐家流觞,百年岁月沧桑。而今沽上药酒工坊,祖方御酒传香。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虎骨酒,千淘万漉汁清亮。五加皮,灵仙玉竹拯民殇。还曰茵陈酒、益肾液、风湿酒、如意长生酒、国公酒、参茸酒,林林总总,浩浩汤汤。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奉人间君子雅士,诚药酒妙品佳酿。浅斟低唱兮以抒怀,回韵绕喉兮保健康。
达仁堂京万红持秘制精蕴,传药酒工坊之宗,立守正、出奇、必胜之信,传重义、爱人、厚生之光。不欺祖,谨遵遗训,以德立业;不欺人,以诚以敬,如事父母;不欺心,襟怀磊落,日月光明。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必鲲鹏扶摇兮创伟业,名震寰宇兮永隆昌,承先人救世救人之精髓,铸现代中医中药之辉煌!